工商注册号:500383008363506
统一信用代码:91500118MA5U3NT82D
经营范围:水产品、鱼苗养殖销售;渔具、饲料销售;渔业科技开发、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咨询服务。
网址:www.yc638.com
手机:15123335478(微信同步、请先微信联系)
邮箱:ycsh6318@163.com
QQ:2653999313
淘宝:yc638
地址:重庆市永川区卫星湖街道寒婆沟
鱼苗培育时枝角类的利用和轮虫的培育
枝角类,又简称“溞类”,水溞(注:该字读作zǎo,为早期水生生物学家自创新字),俗称红虫,属无脊椎动物甲壳纲鳃足亚纲枝角目。其广泛分布于淡水、海水和内陆半咸水中,可以作为鱼类的饵料。
一、枝角类的生殖
1、条件适宜时:孤雌生殖。温度25℃左右,夏卵在母体内1-3天,可孵化成幼体,所产幼体1-2天成为成体,繁殖速度稍慢于轮虫。
2、条件恶劣时:产生冬卵,沉积水底。
3、冬卵萌发:清塘后,轮虫繁殖达到高峰,枝角类开始出现,一般在鱼苗下塘后的4-7天,即清塘后的10-15天。此时鱼苗全长约10mm左右,可以充分利用枝角类,枝角类高峰可维持一个周左右。

二、枝角类高峰期的维持
通过延长枝角类的高峰期(10多天),在鲢鱼苗13万/亩的放养量下,鱼苗可长到20mm,即为“乌子”。
1、合理施肥:投放足够的有机粪肥(250-500公斤/亩,依据有机质含量适当增减)并适当追肥(25-50公斤/亩)。
2、连续注水。充注新水可以提高溶氧,还可以促进枝角类的繁殖。每次冲注新水以原水量的20%左右为宜,温差不超过5℃。
3、敌害:肥水中的柄裸藻和柄绿藻可以寄生或附生在枝角类上,致其死亡。常发现隆线溞和裸腹溞被寄生。

三、枝角类有害的两种情况
1、鱼苗下塘不,还不能摄食枝角类时。
2、鲢鱼苗转为滤食性时,枝角类的大量存在使浮游植物繁殖不起来,池水严重缺氧。

四、清塘后轮虫的发生与培育
1、轮虫的发生

(1)冬卵
淤泥中贮藏着一定数量的轮虫冬卵,据测定,在多年养鱼的淤泥中,平均有冬卵100-200万个/米2以上,这些冬卵平均颁在12.5px的表层底泥中。经清塘后,这些冬卵在适宜的条件下大量萌发,池塘生物的出现顺序为:浮游植物-轮虫-裸腹溞等小型枝角类-隆线溞等大型枝角类-桡足类。
(2)轮虫发生的温度
轮虫的发生受水温、pH值、溶氧及清塘方式的影响。在其它条件适宜时,水温与轮虫大量发生的关系:
20-25℃ 8-10天
17-20℃ 10-15天
15-17℃ 15-20天
<15℃ >20天
(3)轮虫发生的pH值
pH值10以下时,轮虫冬卵才能大量萌发。用生石灰干法清塘100-150公斤/亩,每天注水约250px,大约1-2天pH值可降到10以下,而带水清塘,则pH值下降缓慢,可能需要5天以上才能降到10以下。
(4)轮虫的发生与溶氧
冬卵的萌发需要氧气,轮虫高峰期一般发生在水华之后。春季施肥,为轮虫提供了大量养料,可促进其大量繁殖;若施肥量过大,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气,则往往推迟轮虫的发生时间。

综上所述,池塘轮虫最初培养的关键:
1、清塘。生石灰干法清塘,250px水深,生石灰100-150公斤/亩。
2、施肥。清塘后使用粪肥250-500公斤/亩,每隔两天适当追肥25-50公斤/亩。
3、控制水源和水深。干法清塘后,对有渗透能力的池塘自然渗水,对不渗水的粘土塘,可定量注水,少量多次。

五、肥水发塘培育轮虫
“肥水发塘”即是利用有机肥培育轮虫等浮游动物饵料饲养下塘的鱼苗,而利用水色来判断轮虫的数量有一定的限制,因为有时候水色浓的水轮虫不一定多。
1、轮虫生物量与下塘时间
据调查,鱼苗放养量为10-15万尾/亩的池塘,轮虫在20-30mg/L(5000-10000个/L)鱼苗生长速度最快。
在生产上,一般经施肥后均可达到20mg/L,将鱼苗在此高峰期下塘即为“适时下塘”。
2、轮虫高峰期的维持
一般清塘后,轮虫高峰期可维持3-5天,此时小型枝角类(裸腹溞)开始出现。
1)如果鱼苗错过轮虫高峰期下塘,则在鱼苗 2-3天,每亩用150-250公斤的粪肥强化施肥,使轮虫在鱼苗下塘时出现高峰。
2)一般出现在高峰期的3天以后,枝角类出现高峰,轮虫出现冬卵,即表示轮虫的繁殖已经停止,此时一般需要通过施肥注水的方式使用轮虫重新繁殖起来。
3)生产上,常用敌百虫控制枝角类,一般情况下,用0.05ppm的晶体敌百虫即可杀灭)刺裸腹溞等小型枝角类,对0.5mm的模糊裸腹溞和桡足类则需要0.5ppm,这个浓度对臂尾轮虫有毒害作用。因此在生产上常用量为0.2-0.5ppm。
4)清塘后7-8天轮虫即将达到高峰,出现个别枝角类时,使用0.03-0.05ppm的晶体敌百虫杀,可将高峰期从3-5天延续到7-10天,重复用药还可能继续延续。
六、轮虫培养时必须注意的事项
1.轮虫品系的选择
按轮虫最适生活温度分,有高温品系(23℃-30℃)及低温品系(15℃-23℃)。为满足轮虫对温度的要求,保证不同品系在最适温度下的生长繁殖,降低能源消耗,根据育苗生产的季节不同,所选择的轮虫品系也不用,一般冬、春季选择低温品种培养,夏、秋季选择高温品系培养。
2.接种密度
在生产种,根据轮虫种的来源和数量,接种密度一般为2个-100个/毫升。但从繁殖周期,饵料的利用率及生产规模上考虑,接种2个-20个/毫升,个体繁殖速度快,绝对增加量少,饵料利用率低,收获周期长:接种80个-100个/毫升,绝对增加量大,饵料利用率高,收获时间短,但在育苗旺季种源得不到保证。根据这些年的经验,接种数量在40个-50个/毫升最为适宜。
3.清池时间
一般来说,清池是根据轮虫生长情况、收获次数、水质污染程度、池底残饵存留量、细菌及敌害生物多少,再结合育苗生产需求量的高低来进行。最好冬季、早春20天一次,夏、秋季10天一次为宜。
4.饵料种类及投喂
饵料分单胞藻类和酵母类。 从生产上考虑单胞藻类主要用小球藻和等鞭金藻(3011),一般每天上午投喂1次,以水体稍呈颜色为号。它们的作用是调节水质,吸收氨氮,强化轮虫质量。从每个轮虫每天利用10万细胞看,用于大批量培养轮虫。一般育苗场家,单胞藻是不能满足供应的。 酵母主要是食用的鲜酵母,接种时按25ppm/日,后期按1克-3克/百万轮虫.日投喂,每天平均投喂5次,具体时间是凌晨4:00、上午8:00、中午1:00、下午6:00、晚上10:30。
5.水质要求
培养用水要求盐度达2‰-50‰,没有淡水条件的地方也可直接用海水。但对海水必须用30ppm的漂白粉或300目筛绢网袋处理,以防止敌害生物进入培养池。 生产中除接种时不换水,从培养第三天起每天换水量要达到25%。加注的新水水温尽量与轮虫池一致,温差不得超过2℃。在冬季、早春应采用升温培养,以防止温差波动过大,升温幅度要小于6℃,否则会导致轮虫活力差、繁殖力下降、个体变小。
6.光照对轮虫的影响
在轮虫培养过程中,早春光照对轮虫的影响不大,但在4月中旬后要注意通风,避免强光照射,使室温与水温基本一致。否则在轮虫接种3天后,会出现红褐色絮状物,镜检类似大型丝状角毛藻,而实际是投喂的酵母在高温下发酵与池内的单胞藻缩聚形成的。这种情况出现后池底残留物加厚,水质败坏,池壁出现类似口唇红圈,轮虫个体瘦小,数量剧降,直至倒池。
7.轮虫的强化过程
用酵母培养的轮虫优点在于繁殖速度快,在数量上能满足大规模育苗生产的需要,但其直接用于育苗生产效果很差。因此,必须对轮虫进行强化,这样就需单胞藻。从多年的实践看,用小球藻、等鞭金藻(3011)效果最好。具体方法是:根据生产需要,将达到投喂要求的单胞藻按水、饵1:3的比例打到强化池,充气,再把所需虫用淡水浸泡3分钟-5分钟后,接到强化池,密度为400个-500个/毫升,强化24小时即可投喂,从强化的效果看,等鞭金藻(3011)优于小球藻。
欢迎关注本站"重庆丰祥渔业"微信公众号!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!将为你精诚服务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