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庆永川水产网 重庆市永川区丰祥渔业有限公司 欢迎您的光临!

重庆永川水产网 重庆永川丰祥渔业

     服线15123335478(步)

永川水花鱼淘宝网店
市场在变,诚信永远不变!
关于我们
重庆市永川区丰祥渔业有限公司欢迎您的光临
工商注册号:500383008363506
统一信用代码:91500118MA5U3NT82D
经营范围:水产品、鱼苗养殖销售;渔具、饲料销售;渔业科技开发、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咨询服务。

网址:www.yc638.com
联系我们
联系人:刘女士
手机:15123335478(微信同步、请先微信联系)
邮箱:ycsh6318@163.com
QQ:2653999313
淘宝:yc638
地址:重庆市永川区卫星湖街道寒婆沟

泥鳅养殖实用操作

发表时间:2018/11/06 20:52:03  浏览次数:1145  
字体大小: 【小】 【中】 【大】

泥鳅又名鳅、鱼鳅、真泥鳅等。泥鳅属鲤形目,鳅科,花鳅亚科,泥鳅属。英文名:Oriental weatherfish 。泥鳅肉质鲜嫩,味道鲜美,营养丰富,蛋白质含量高;“泥鳅钻豆腐”是闻名中外的传统名菜。还含有脂肪、核黄素、磷、铁等营养成份;并对皮肤病、肝炎、痔疮、阳痿等病有辅助治疗作用。据分析每百克泥鳅鲜肉中含有蛋白质22.6(比一般鱼类高),脂肪2.9克,钙51毫克,磷154毫克,铁3毫克,维生素B10.08毫克,维生素B20.16毫克,烟酸5毫克,可供热量174千卡。外国人把泥鳅当作高级营养补品,被誉为“水中人参”,泥鳅的生命力很强、繁殖快、饵料杂,是一种最易饲养又可获得高产的鱼类,也是外贸出口的主要水产品之一。 
  
目前,人工养殖以真泥鳅(即平常所说的泥鳅)、大鳞副泥鳅为主。真泥鳅分布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以及越南、朝鲜和日本;大鳞副泥鳅仅分布在长江、淮河中下游及其附属湖泊和浙江、台湾等地。真泥鳅Misgurnus anguillcaudatus,又称圆鳅(体形圆柱形故名),长势稍慢一点,但卖相好,市场价格高一些。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Misguruns mizolepis又称扁鳅(体形扁状故名),生长稍快,因有似鳞点状在身,销售价格低一些。外形上区分两种的标准是:
    第一,泥鳅身体细长,尾柄皮褶棱不甚发达;大鳞副泥鳅体较粗短,尾柄皮褶棱特别发达。
    第二,泥鳅的口须较短,末端后伸仅达或稍超过眼后缘;大鳞副泥脚的口角须很长,远远超过眼后缘而接近或超过前鳃盖骨后缘。
    第三,泥鳅的鳞片小,侧线鳞(这里指沿鳅体某侧中线的纵列鳞)多于130枚;大鳞副泥鳅的鳞片较大,少于110枚。
    
由于泥鳅忍耐低溶氧的能力远远高于一般鱼类,故离水后存活时间较长。在干燥的桶里,全长4-5厘米的泥鳅幼鱼能存活1小时,而全长12厘米的成鱼可存活6小时,并且将它们放回水中仍能活动正常。

泥鳅有治疗疾病的作用,泥鳅性味甘、平,补中益气,利尿除湿,除湿退黄、益肾助阳、祛湿止泻、暖脾胃、疗痔、止虚汗之功效。《医学入门》中称它能“补中、止泄”。《本草纲目》中记载鳅鱼有暖中益气之功效;对解渴醒酒、利小便、壮阳、收痔都有一定药效。它对肝炎、小儿盗汗、痔疮下坠、皮肤瘙痒、跌打损伤、手指疔疮、阳萎、腹水、乳痈等症均有良好的疗效。其常见的药用食法主要有三种:
    1、取适量泥鳅放在清水中,滴入几滴植物油,每天除去污水,换入清水,待它排去肠内泥水污物后洗净入锅,文火烘干,研末备用,或12两炖汤服。服时每次取5克,温开水送下,一日三次。此法对急慢性肝炎都有疗效;还可治黄疸、保肝、促使肿胀的肝脾回缩。同样用于水肿,皮肤瘙痒,痔疮下坠有效。
    2、用活泥鳅适量,按上法处理后,与等量的鲜活虾煮汤食用,可以治疗肾虚引起的阳萎。
    3、每次取活泥鳅200克,用花生油煎至透黄,加入适量的水和盐,煮熟后食用,具有补脾、壮肾和健胃之功效。
    泥鳅的粘液内服可治小便不通、热淋;外用能治白癣与漆疮(因漆中毒而生的皮肤病)。
    泥鳅所含脂肪成分较低,胆固醇更少,属高蛋白低脂肪食品,且含一种类似廿碳戊烯酸的不饱和脂肪酸,有利于人体抗血管衰老,故有益于老年人及心血管病人。泥鳅和豆腐同烹,具有很好的进补和食疗功用;应用于消渴:泥鳅、鲜荷叶共煮汤食。
    泥鳅特别适宜身体虚弱、脾胃虚寒、营养不良、小儿体虚盗汗者食用,有助于生长发育;同时适宜老年人及有心血管疾病、癌症患者及放疗化疗后、急慢性肝炎及黄疸之人食用,尤其是急性黄疽型肝炎更适宜,可促进黄疽和转氨酶下降。
   一、泥鳅的生物学特征 
    
前段稍园,后段侧扁。泥鳅体腹鳍以前呈圆筒状,由此向后渐侧扁。头较尖,眼小,为皮膜覆盖。吻部倾斜角度大,吻长小于眼后头长。口下位,呈马蹄形。鳃孔小,鳃裂止于胸鳍基部。口下位,唇发达,口须5对。鳞小埋于皮下,胸鳍、尾鳍园形,背鳍条27,无硬刺,起点在腹鳍之前,距吻端较距尾基为远。胸鳍远离腹鳍。腹鳍起点位于背鳍基部中下方。肛门近臀鳍。尾鳍呈圆形。侧线完全。体背部及两侧深灰色,腹部灰白色。尾柄基部上侧有一个明显的黑斑点。奇鳍上有密集褐色斑条,偶鳍浅灰色,无斑条。体色一般因其生活环境不同而有所差别。腹部颜色较浅,体表沾液丰富。
     
二、泥鳅的生存特性
     泥鳅具有食性杂、繁殖力强、适应性特强的特点:
     1
、食性杂:泥鳅属杂食性鱼类。幼苗主要以动物性饵料(轮虫、枝角类和挠足类)为主,以后就逐渐向杂食性转变。在幼苗阶段,体长5厘米以内,主要摄食动物性饲料,如浮游动物的轮虫、枝角类、桡足类和原生动物。体长5~8厘米时,由摄食动物性饲料转变为杂食性饲料,主要摄食甲壳类,摇蚊幼虫,丝蚯蚓,水、陆生昆虫及其幼体,蚬子,幼螺,蚯蚓等底栖无脊椎动物,同时摄食丝状藻,硅藻,水陆生植物的碎片及种子。
    
泥鳅的摄食量与水温有关,水温15℃-30℃为适温范围,25℃-27℃为最适范围,此时摄食量最大,生长最快。水温下降到15℃以下或上升到30℃以上,食欲减退,生长缓慢。水温下降到6 ℃以下或上升到34℃以上,以及天旱少水时,它都会潜入泥层中进行“休眠”,只要土壤中稍有湿气能湿润皮肤时,就能够维持生命。 泥鳅多在晚上摄食,在人工养殖时,经过训练也可改为白天摄食。
    2
、生长较快:泥鳅的生长速度,取决于饲料的质量和数量。天然泥鳅长势慢,人工喂养比其快得多。天然情况下,一般刚孵化的鳅苗,体长约 0.3厘米,一个月后长到3.0厘米左右,半年后长到6.0厘米左右,第二年底体长可达 13厘米,体重15克左右。人工喂养情况下,20-30天体长达3.0厘米以上,当年的4-5月所产鳅苗到年底即可达上市规格(15克以上)。据报道,自然界最大个体长达20厘米,重100克左右。
     3
、繁殖力强:泥鳅一般二冬龄后成熟,人工养殖一冬龄也可成熟,体长6厘米1冬龄的雄鱼即能成熟排精。产卵期4-9月,但以5-7月、水温25℃-26℃时为最盛。泥鳅怀卵量多少与体长有关。体长8厘米的雌鳅,怀卵量约2000粒,10 厘米的怀卵量为7000粒,12厘米的怀卵量1-1.4万粒,体长15厘米的怀卵量为1.2-1.8万粒,体长20厘米的怀卵量为2.4万粒。卵圆形,卵径1.2-1.5毫米,黄色,有粘性,但粘附力不强。产卵时,雄鳅用吻端刺激雌鳅腹部,雌鳅漂浮水面,雄鳅追逐,并把雌鳅卷住,进行排卵、射精,卵附着在水草或其他物体上,经2-3天即可孵化成鳅苗。
    4
、适应性特强:泥鳅属底栖性鱼类,分布很广,常栖息于河、湖、池塘、稻田的浅水区,只有在水温过高或过低时才潜入泥中,天气剧变或病兆发生时浮到水面。除特殊原因外,一般不到水体的上、中层活动。
    泥鳅除用鳃和皮肤呼吸外,还能进行肠呼吸,这是它特有的生理现象。其肠壁薄而血管丰富,能进行气体交换,当水中缺氧时,它浮游水面,吸进空气,在肠管内吸收氧气,然后再从肛门排出废气。
因而它对恶劣环境的适应力很强。据说当池塘中溶解氧下降到0.16毫克/升时也安然无恙。
    
泥鳅的一大弱点是极会逃走,不管是进水或排水,它一有机会就会大量逃走。尤其是在春、夏季晚间或雨天,水位上涨后,泥鳅很容易从进水口和出水口逃逸。因此,防逃是人工养殖泥鳅过程中值得重视的环节。 
    三、泥鳅生产
   (一)泥鳅繁殖 
    1、自然产卵繁殖:在产卵池里放入亲鳅,当水温上升到18℃以上时,在池内放置已消毒的棕片、杨柳树根、水草等作为鱼巢。发现泥鳅产卵后,将已附卵的鱼巢转入孵化池,同时再放入新的鱼巢,待其再产卵。受精卵孵化对水质水温要求不高,一般养殖水体均可孵化,最适水温为2028℃,大约2天左右时间仔鱼可以出膜。
    2、人工催产繁殖:48月气温适宜时,将亲鳅捕起,选择其腹部柔软,色泽略带粉红色,临近产卵征兆的亲鱼,体长在12厘米,体重20克以上,最好40克左右的个体,进行药物催产。催产药物多用HCG+LRH-A,剂量用其使用说明上的高限量,然后将催产后的亲鳅放入产卵池,让其自行产卵受精或进行人工受精。最后将受精卵上巢进入孵化池孵化。这种方法可以准时大量有计划地获得鳅苗。 
    3、放种补充繁殖:这是最简便的繁殖方法。即在养鳅水体中投放适量成熟的泥鳅,但先不能放养其它鱼类,到生殖季节放置一些人工鱼巢,泥鳅在养殖池塘中产卵,在原池孵化,苗种可用小箱培育,然后仍然在原池中饲养。
    识别亲鱼雌雄的方法:主要看胸鳍起点至腹鳍起点间的距离是胸鳍长的倍数。雄鱼一般小于3;雌鱼接近或大于4。另外,雄鱼的胸鳍不仅长,而且末端尖,在第二鳍条基部生有一段薄骨片,雌鱼胸鳍末端园,鳍条基部无骨片。在生殖期,还可以看腹部膨大的程度,看在体侧有否自背鳍下开始向尾延伸的肉质凸起,看腹鳍上方体臂上有否白色园斑。雌鱼,腹部膨大明显,无肉质凸起,具白斑(初次产卵前没有,刚产过卵的表面毛糙,时间长了表面平滑)。雄鱼,腹部不太膨大,具肉质凸起,无白斑。
    人工催产可在水泥池中进行,面积5平方米,池深0.8米,注入水深0.3米,产卵池中设置着卵鱼巢,将产卵巢用竹竿固定在产卵池的中央。催产药物也可单用绒毛膜激素(HCG),每尾雌鳅可用1000国际单位(此量根据亲鳅成熟度而定),雄鳅剂量减半。药液注射量为0.1-0.2毫升。采用1毫升的注射器和四号针头进行背肌注射。针头入针深度0.2-0.3厘米,针头斜向前方与体轴成45°夹角。注射药物后约10-15小时便会发情产卵。
    孵化可采用静水孵化法,但孵化期间要勤换水,每天换水2次,温差不超过1-2℃。孵化池为水泥池,面积5平方米,孵化池深0.8-1米,注入水深0.3-0.4米,水温保持23-25℃。孵化放卵密度为每平方米4000粒左右。孵化时孵化池上方要遮蔽阳光,以防鱼苗发生畸形或者死亡。如遇阴雨天,要防止寄生水霉病。
    从受精卵到孵化出鱼苗,所需时间也与水温密切相关,如26℃时需2025小时,21℃时则需3641小时。
孵出的仔鱼,常分散生活,并不结成群体。
   
(二)、苗种培育
    受精卵在水温23-25℃时,经1-2天孵出鳅苗。鳅苗孵出后,在孵化池中进行培育,培育密度为每平方米3000尾。孵出3天后鳅苗开始吃食,此时可投喂蛋黄,每10万尾鳅苗每天用1个蛋黄,每次投喂量以1小时内吃完为限。2-3天以后,改投鲜活水蚤、小轮虫。经过10天左右。鳅苗长到1厘米时转到苗种池培育,或直接从孵化池中培育到鳅苗长到3厘米时再转入育种池。
     育种池为水泥池,面积10平方米,池深0.8米,注入水深0.3米。鳅种下池前要进行清池消毒。鳅种放养量为每平方米2000尾。放种后半个月内投喂高蛋白粉末状配合饲料。每天喂3次,上午8时、下午2时、下午5时各喂一次,投饵量约为鳅体重的8-10%3次投喂量的分配比例是:50%30%20%。同时要注意水质变化,夏季池水浅水温高,要经常换水。当鳅种长到10厘米左右时,转入到成鳅养殖阶段。

目前,泥鳅苗种培育技术尚不成熟,"寸片关"还有一定难度,从水花到3厘米大小规格成活率较低甚至为零。
    ()、成鳅养殖
     泥鳅成鳅养殖可分为水泥池和土池、池塘、稻田以及网箱养鳅等多种方式。
     1、水泥池养鳅:面积以10 -20平方米为宜,池深0.8-1米,池底垫上腐殖土0.2米,注水0.2-0.3米。放养量为每平方米1000尾。
    2、土池养鳅:池壁要用预制板加固,至少要用薄膜铺垫,池堤高出水面0.8米,加垫腐殖土0.2-0.3米,面积可大可小,最好50平方米为宜,注水0.3-0.4米。鳅种放养量为每平方米600-800尾。在土池内。放鳅种1周前,以每10平方米2-3公斤的用量在池底堆放禽畜粪肥培肥水质,培养饵料生物。
    3、池塘养鳅:以有泥底为好,池塘面积不宜太大,以一亩左右为宜,每亩可放34厘米长的鳅苗510万尾。在放苗前应铺施底肥,以有机肥为主,培育大量的浮游动物作为泥鳅的饵料。放苗以后,逐步加强饲料投喂,并追施有机肥料,肥料有人畜禽粪、农作物禾秆堆肥等。如水温高于30℃或低于10℃时,投饵量应减少。一般饲养610个月就可以捕获,每尾已达到体长15厘米左右或以上,体重1015克或以上即达到商品规格。
    4、稻田养鳅:在稻田放养泥鳅,可以利用田中蚯蚓、摇蚊幼虫、水蚤和杂草等天然饵料生物,投喂少量的饲料,就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。由于泥鳅生活力强,即使在稻田放水晒田时,能钻进湿泥里利用肠道和皮肤呼吸来维持其生命。所以泥鳅是稻田养殖较理想的对象之一。稻田建设与养其它鱼类一样,在田中挖掘一个或几个鱼凼,面积23平方米,深约50厘米,鱼凼与鱼沟相通,鱼沟开成“田”字或“井”字型。进出水口都要设置拦鱼设施防逃。
    每亩稻田放养体长厘米左右的鳅苗1.52万尾,注意避免使用石灰和农药,适当投饵和施肥,秋季收稻谷后起捕,或灌水继续养殖,于翌年开春耕田时再捕捞上市。一般每亩稻田可收获泥鳅3050千克。 
    此外,在种藕、植莲、菱白等水生植物的水面里,可放养一定数量的泥鳅。一般亩放1000尾左右,只要饲养管理得当,水面收入可以提高。
    5、网箱养鳅:
利用网箱,可高密度地养殖泥鳅种苗和成鳅。种苗网箱用聚乙烯网布做成,面积一般为10平方米左右。成鳅养殖网箱用3m×3m聚乙烯网片做成,网目为1cm左右。面积一般50平方米左右,网箱设在湖、河或池塘内。箱底着泥,箱内铺以15cm厚肥土。苗种网箱每平方米放养鳅苗2万尾,成鳅网箱放养2cm的鳅种2 000尾,投喂方法与池塘养殖法相同,网箱养鳅要加强日常管理,网衣要勤刷洗,保持水流畅通,溶氧丰富,有破洞时要及时修补好,以防逃鱼。 
    6、无土养殖:无土养殖法用小水泥池,面积一般在20平方米左右,水深40cm。水中放置长25cm、孔径15mm的维纶多孔管5 000根左右,数10根扎成一排,可垒成三层,每池可放养0 .2g的泥鳅种5 000尾左右。投喂饲料及方法同常规养殖法。为保持水质良好,需采用微流水循环养殖法。为节省成本,也可采用多孔水泥砖头代替化学多孔管,使泥鳅钻入其中即可。 
    刚下池的鳅苗,对饲料有较强的选择性,因而需培育轮虫、小型浮游植物等适口饵料,亦即:鳅苗前期培育以水生生物饵料(培肥水质以轮虫期为佳)为主
泥鳅饲料可投喂米糠、粉料、绞碎的动物内脏以及麸皮、豆饼、豆渣、猪血粉、蚕蛹粉、蚯蚓及食品加工废弃物等,也可直接投喂全价配合饵料。配合饵料加水调拌捏成软块状投于水中食台上。投饲量应根据天气和季节不同而变化。一般投饵量为鳅体总重量的5-8%,旺季达10%。每日投喂2次。上午7-8时,下午5-6时各投喂一次,上午投喂量较大,约占日投喂量的60-70%。同时,还要视鱼的吃食情况灵活掌握投量。饲养期间要经常清扫食台,防止水质恶化,夏季每天要换水1次,每次换1/2。还要定期泼洒生石灰1.5-2毫克/升。
    投饲量56月份为泥鳅体重的4%,78月份加大到810%,910月份可再降到4%。到10月份一般都长到1020克重,大的可以出售,小的可以越冬后以鱼种养成成鱼。据有资料介绍,4厘米左右的鱼苗经三个月的人工强化高蛋白饲料饲养能长成10厘米11克以上的泥鳅个体,在一年内一亩池塘可出泥鳅1000公斤以上。
    水面上还应养些水藻,水浮莲、浮萍等水生植物,遮阳布也可,一方面可以为泥鳅遮荫,同时泥鳅也能摄食部分嫩芽和腐叶。
    泥鳅越冬:当水温降到56℃以下时,泥鳅就要钻入泥层中越冬。自然越冬的坑塘,可将泥鳅种适当集中在少数塘内,密度可以高出常规放养密度的23倍。越冬池应选择背风向阳,蓄水深一些的池塘,以利保温。越冬期间,还可在池塘四角盖加适量猪、牛粪,这样既可以肥水,又可以发酵增温,有利泥鳅越冬。有的地方采用越冬箱的办法。箱长1米,宽0.3米,高0.2米。装箱时,箱内先铺少量软泥,然后层鳅层泥装好,每层泥鳅重2公斤左右,装满后钉好箱盖,沉入水底。
   (四)、捕捞方法 
  由于泥鳅个体小,具有钻泥的特性,所以捕捉有一定难度。根据泥鳅的特点,可采用以下几种捕捞方法: 
    1、冲水捕捞:即在靠近进水口的地方,铺上密眼渔网,再从进水口放水,由于泥鳅有逆水逃逸的习惯,从而聚集到进水口处,然后适时将先铺设的网具提起,使泥鳅被捕获。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2、食饵诱捕:把带有香味的米糠或其他适口的饵料置于网具(如地龙网、搬曾、抬网等)内,待泥鳅诱入觅食时,将网具适时提起而捕获。也可以将诱饵装入鱼蒌或麻袋,放入水底,能使大量泥鳅进入蒌、袋之中,往往于傍晚放入,第二天清晨取出,能捕获一定数量的泥鳅。
    3、干池捕捉:当秋后水温降低到15℃以下,泥鳅便逐渐钻入池塘底泥之中。可采取排干池水捕捉。一般先将塘水抽干,后把池底泥挖若干小沟,泥鳅会集中到排水沟内而进行人工捕捉,或将含鳅淤泥挖入铁筛,用水冲去泥土而捕获。
    4、其它方法:电击、药物等捕捉方法可用。 
   (五)、暂养及运输 
    1、暂养:捕捉到的泥鳅,在出售前要经过13天的暂养,以去掉鱼肉的泥味,并可使其肠内粪便排空。这样既可提高泥鳅的食用价值,又能保持运输过程中的水质良好,提高成活率。 
    泥鳅暂养,可在竹篓或木桶内进行。而竹篓是常用的暂养器具。即将装鱼的竹篓放在水中,篓的1/3露出水面,以保证泥鳅进行呼吸。一个上口直径 24厘米,底径65厘米,高24厘米的竹篓在静水中可暂养泥鳅78千克,在流水中则可暂养1520千克。也可用小型浮动式网箱进行暂养。 
    用木桶或铁箱暂养时,每升水放泥鳅140克左右,暂养之初,每天至少换水45次,两天后每天可换水23次。每次换桶内水量的1/3左右。 
    2、运输 
    运输方法多采用干法和尼龙袋充氧运输。运输时间在23小时以内,可采用干法运输,即把泥鳅装入有适量湿软草的容器内,保持泥鳅皮肤湿润的条件下进行运输。在远程运输时,可采用尼龙袋充氧运输。每个60×120厘米的尼龙袋中,加入少量的水或冰块后,装泥鳅10千克,再充入氧气,扎紧袋口,将袋放入纸箱或木箱中即可运输。 
   (六)病害防治 
    泥鳅养殖过程中,要注意做好病害防治工作,常见的病害有赤鳍病、水霉病、气泡病、曲骨病、车轮虫病、舌杯虫病、农药中毒及其它生物敌害等。
    但是,目前对于鳅病的防治方法还不成熟,因鳅属无鳞娇气品种,对许多药物敏感,稍不注意即可造成药害事故,因此慎之,提倡平常以碘类(如聚维铜碘、高碘等)药物预防为主。主要防治方法如下: 
    1、微生物引起的疾病防治 
    赤鳍病:此病对泥鳅危害大、发病率高,由杆菌引起。症状为,先是鱼鳍或体表部分表皮剥落,呈灰白色,肌肉开始腐烂,肛门部位发红,继而在这些部位出现血斑,并逐渐变为深红色,严重时出现鳍条脱落,不摄食,直至死亡。主要流行于夏季。防治方法:应避免鱼体受伤,苗种放养前应用4%的食盐水浴洗消毒;发病时,可在饲料中拌入氯霉素或其性质相似药物投喂。     
    水霉病:鳅卵防治用每立方水放食盐400克加小苏打400克的溶液洗浴1小时。病鳅可用3%的食盐溶液浸洗510分钟。 
    打印病:病灶一般呈椭园形,园形,浮肿有红斑。患处主要在尾柄基部。流行于78月份。治疗可用1/立方的漂白粉或24/立方的五倍子进行全池泼洒。 
    2、寄生虫引起的病害防治 
    车轮虫病:寄生于鳃部和体表。患病后摄食量减少,离群独游,严重时虫体密布,如不及时治疗,会引起死亡,流行于58月份。预防措施是用生石灰清塘;治疗方法为按池水每立方用晶体敌百虫0.7克以下全池泼洒。 
    舌杯虫病:寄生于泥鳅的皮肤或鳃上,平时摄取周围水中的食物作营养,对泥鳅没有多大影响。但若大量寄生在鳅苗上,会造成呼吸困难,严重时导致鳅苗死亡。一年四季都可发病,以58月份较为普遍。预防主要是应在鳅种放养前用/立方水硫酸铜溶液浸洗1520分钟,发病后治疗则用0.7/立方水硫酸铜和硫酸亚铁(52)合剂全池泼洒。
    3、农药中毒症 
    农田中使用的各种化学农药,其残毒会不同程度地污染水质,使泥鳅中毒致死。此症易给稻田养殖泥鳅造成很大的损失。所以,为了确保泥鳅安全,必须严格控制农药使用量和洒药方法。 
    4、其他敌害防治 
    养殖泥鳅的池塘,要用生石灰彻底清塘。注、排水口应设密网拦滤,严防有害的鱼类、水生昆虫、蛇、蛙等进池塘危害鳅苗种或成鳅。若发现池中有水蜈蚣,应用90%的晶体敌百虫按5/立方浓度全池泼洒杀灭。

目前,经过水产业界的多年努力,泥鳅人工繁殖难关已被攻破,苗种供应的难题已完全解决。通过多年的实践发现泥鳅的养殖并非和其它鱼类相似,其它鱼药用于泥鳅养殖上会导致泥鳅的死亡(与其生理生活特性有关),因此泥鳅的养殖是不能盲目的使用其他鱼类药物的,另外,它的苗种培育还存在一定的难度,在此特请水产同仁们特加注意,慎之又慎!


      刘文俊  二〇〇八年九月二十二日星期一

重庆丰祥渔业

欢迎关注本站"重庆丰祥渔业"微信公众号!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!将为你精诚服务!

文章评论
发表评论:(匿名发表无需登录,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。) 登录状态: 未登录,点击登录
地址:重庆市永川区卫星湖街道    电话:15123335478
版权所有:中国西南渔业网旗下---重庆永川丰祥渔业网 www.yc638.com